火車上,遇到同齡的小朋友,大家難免要一起玩耍,互相秀一下才藝。兒子唱了一首《蝸牛與黃鸝鳥》,我滿心期待地等待觀眾夸贊,然而大家關心的卻是:“小朋友你唱的是什么歌。磕阏f的是什么。”
兒子說話鼻音重,給人一種吐字不清的感覺,我這個媽媽總要充當翻譯,但我卻一直沒有反應過來這背后有什么問題。
3歲兒子呼嚕太響
睡覺還常被憋醒
回到爸媽家里,兒子真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玩得那叫一個開心,就是每天晚上睡覺都會打呼嚕,聲音超級大。一開始家人還嘖嘖感嘆:這孩子睡得可真香!不過漸漸地大家發(fā)現不對了:怎么孩子這呼嚕聲都比他姥爺的還響呢!而且剛入睡的那十幾分鐘還經常會被憋醒,哭兩聲再繼續(xù)睡去。

手術前的哥哥丨作者供圖
因為孩子20天前得了感冒,所以我一直以為是感冒鼻塞沒好利索導致的打鼾,過幾天就好了,不需要干預。我爸媽則擔心孩子呼嚕聲越來越大有問題,又心疼孩子睡不好,提議帶孩子去醫(yī)院檢查。
當時是春節(jié)期間,去醫(yī)院還是異地就醫(yī),我覺得這不是什么大問題,就想觀察一下再說,我妹妹卻堅持給當醫(yī)生的親戚打電話咨詢。對方聽了后立刻回復了一個我沒聽過的醫(yī)學術語,還說他同學家的小孩因為同樣的癥狀剛做了手術。
難道不是感冒沒好利索嗎?怎么還需要動手術了呢?我從來沒想過會這么嚴重!
幾番溝通后,我們全家決定當天下午帶著孩子去老家的縣醫(yī)院檢查。醫(yī)生開了鼻內鏡和聽力檢查,鼻內鏡結果顯示:腺樣體肥大,堵塞達4/5,聽力略微有一點點下降。醫(yī)生看過后建議手術切除腺樣體,正好這方面的省城專家第二天會過來交流,可以主刀。
我立刻上網查資料,網上說:腺樣體肥大通常是反復的炎癥刺激引起的,會導致張口呼吸,形成腺樣體面容,嚴重時還會出現睡眠呼吸暫停,引起全身缺氧,影響孩子大腦的發(fā)育、智力以及身高的增長等。
我馬上遠程和先生溝通了孩子的情況,他查過資料后也擔心因為延誤治療而影響孩子發(fā)育,所以同意立刻在老家住院做手術。
17小時沒吃沒喝
兒子不吵不鬧
第二天一早,我辦理了住院手續(xù),忙亂地陪著孩子做完大部分術前檢查后,就被主治大夫叫去進行手術前談話,主要是交代一些手術中可能出現的風險。
醫(yī)生說,手術要全身麻醉,可能會引起出血等并發(fā)癥,手術后的瘢痕可能會引起咽干、異物感、隱痛等長期不適。
醫(yī)生還說,術后有復發(fā)可能。腺樣體肥大和扁桃體肥大都會導致呼吸不通暢,引起打鼾。如果單獨切除腺樣體,可能效果欠佳,有需要二次手術切除扁桃體的風險,所以切除腺樣體的同時可以一起切除扁桃體。
聽到這些后,我的心開始顫抖,心里開始怨老公為什么不第一時間趕回來,要讓我獨自一個人承擔孩子手術的壓力和風險。
但埋怨歸埋怨,關鍵時刻還是需要兩個人一起面對。我給老公打電話說了這些風險的存在,當他把手術風險比喻成日常過馬路出現意外的時候,我瞬間釋然了,只有這個理科直男能給我這樣的力量。
說起到底要不要做扁桃體切除,我比較猶豫,他讓我聽大夫的,但是也尊重我的決定。呵呵,好像他什么都說了,又什么都沒說。我自己覺得扁桃體是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一部分,不想為了保證這次手術效果切掉它,我也愿意承受二次手術的風險,所以最終還是要求,不切除扁桃體。專家對此進行評估后,同意了我的要求。
手術當天,因為兒子的術前檢查完成得太晚,所以被安排在了最后一個。因為術前要禁飲食,從前一天晚上6點到上午11點,3歲的兒子沒吃沒喝,小嘴干得都起皮了,但他還是一直特別乖、不吵不鬧,就是眼巴巴地看著我說想喝水。
在等待過程中,為了緩解緊張,我去隔壁病房向同樣病癥的小朋友媽媽了解手術情況。她說孩子吃了半年藥,病情也不見好就來手術了。
這位媽媽說起旁邊床已經做完手術的小男孩,他做的是腺樣體和扁桃體切除手術,從手術室出來就開始吐血沫子,折騰了一晚上,一直喊疼。
在老家這個小縣城,消息的傳播速度那叫一個快啊。孩子手術開始前,七大姑八大姨們就都來了,病房險些擠不下:帶水果的、送玩具的、塞錢的……干什么都有人幫忙。這與之前我因為肺炎在北京住院時,一個人孤零零的凄涼狀況相比,真是天差地別。
快到兒子手術時,麻醉師又單獨把我叫到辦公室,談全麻手術的各種風險,我顫抖著手簽下名字——難道還能因為害怕承擔風險不做了怎么滴?回憶起當年自己做剖宮產手術,簽手術同意書的時候也沒這么煎熬,難道是醫(yī)生把壓力都給了另一位幫我簽字的家屬?
終于熬到把兒子送進手術室,我們一大家子人在外邊焦急地等待著。我媽緊張得臉色煞白,但我一點擔憂悲傷的情緒都沒有,全程沒有一點要掉眼淚的跡象,反而一直在安慰大家。這是我性格太冷硬了?還是神經太大條了?
手術效果立竿見影
第二天就出院了
手術半個小時就做完了,剩下的就是等待孩子從麻醉中蘇醒了。伴隨著哭聲,手術室的門開了,我們看到小家伙兒一直在那里蹬腿,一副沒睡醒發(fā)泄起床氣的樣子。呼啦一下子,一大圈人圍了上去,把孩子送回了病房。
孩子回來后各種掙扎,非要拔掉監(jiān)護儀,還要枕枕頭(醫(yī)生交代術后6小時不能枕),大冬天把大家折騰得一身汗。孩子這種沒有完全清醒的狀態(tài)持續(xù)了大概有20分鐘,就又開啟了乖巧模式。
手術后孩子沒發(fā)燒、沒喊疼,也沒吐血沫子,比之前聽說的小男孩的術后情況好了不少。
兒子的手術效果立竿見影,當天晚上睡覺時呼嚕聲就只有一點點,幾天后就徹底聽不到了,也沒再在睡著后被憋醒過。手術后第二天,他鼻音就輕了很多,說話聽起來清晰了80%,還獨自干掉了一碗餛飩。醫(yī)生看孩子狀態(tài)這么好,就說可以出院啦。

手術后的哥哥丨作者供圖
手術已經過去好幾年了,兒子已長得陽光帥氣。感謝主張立即就醫(yī)、鞍前馬后幫忙的家人們,感謝遠道而來探望的各位親人,還有就診過程中每一位溫暖負責的醫(yī)生,以及最感謝那位提醒我們去醫(yī)院檢查的醫(yī)生親戚(家庭御用全科顧問)。
你們以為這就是官方的結束語了嗎?并不是,因為我又有了二寶,一個古靈精怪的小妹妹。

哥哥和妹妹丨作者供圖
女兒也打呼嚕
鼻炎?先用藥看看
二胎政策放開后,在“一個娃風險太大,再生個備胎”的想法下,我又生了一個女兒。女兒出生后,兒女雙全的我從此走上人生巔峰,成為被人艷羨的“人生贏家” 。
妹妹是2017年1月份出生的。2018年的冬天,快2歲的妹妹也開始在感冒后出現打呼嚕、張口呼吸的癥狀,每感冒一次癥狀就加重幾分,我們立即掛了鼻科的號。因為孩子還小,不能配合檢查,所以暫時沒有做鼻內鏡,不能確定是否有腺樣體肥大,但可以診斷鼻炎。因為輕微腺樣體肥大和鼻炎的治療方法相似,所以醫(yī)生建議先按照治療鼻炎的方法,進行服藥以及洗鼻治療,觀察是否有效。
妹妹的癥狀在堅持用藥后逐漸緩解,但我們還沒來得及竊喜,就發(fā)現只要有一點點流鼻涕,妹妹的鼾聲就會卷土重來,所以這個冬天+春天就是在癥狀反復發(fā)作和吃藥中度過的。小盆友吃藥有多費勁,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

2019年初春,似乎有一點腺樣體面容丨作者供圖

張口呼吸的妹妹丨作者供圖
到了2019年的冬天,妹妹一直處在鼻塞、張口呼吸、打鼾、憋醒、服藥緩解、再鼻塞......這樣的循環(huán)往復中。雖然沒有確診,但有了哥哥的經驗,我自己覺得大概也是腺樣體肥大。
到底是應該繼續(xù)吃藥保守治療,還是做手術一勞永逸?這次我這個老母親有充足的時間去查資料了。
對于是用藥還是手術,網上搜索出的結果各執(zhí)一詞,難辨真?zhèn)。最后被逼無奈,我重拾寫碩士論文時的文獻檢索技能,找到了專業(yè)的醫(yī)學文獻。根據論文里列舉的臨床案例、治療方案、對照組數據分析,再結合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和醫(yī)生判斷,我做出決定:立即手術切除腺樣體。
門診手術
2個小時后就回家了
于是我掛了北京某大型三甲醫(yī)院耳鼻喉科的號,做了鼻內鏡檢查,結果顯示妹妹確實有腺樣體肥大,且堵塞程度較重,醫(yī)生說可以手術切除腺樣體,沒提扁桃體的事兒。
安排手術的過程出了個小插曲。醫(yī)院規(guī)定,3歲以下的孩子在病房手術,3歲以上門診手術。此時妹妹差幾天滿3周歲,應該在病房做手術,但是病房床位要排隊,等排到的時候又超了3歲。幾番溝通后,我們決定進行門診手術,術后僅需在醫(yī)院觀察2個小時就可以回家。
2020年1月9日,我們一家三口帶著術前檢查結果早早地趕到醫(yī)院。麻醉科醫(yī)生對寶寶進行評估后,就進入到例行術前詢問環(huán)節(jié),包括姓名、年齡、病情什么的。
可能是忙于記錄或者是過程太流程化,醫(yī)生全程低頭,連個眼神交流都沒有。我們被問到:“是服藥后無效果嗎?”我回答:“不是。”
可能是和以往聽到的回答不一樣,醫(yī)生把本來想問的下一個問題吞了回去,改問:“有效怎么不繼續(xù)服藥?”我答:“我查了很多文獻,有些情況下服藥只能暫時緩解,之后還會反復發(fā)作,手術才能徹底根治。”
醫(yī)生終于抬起了頭,哦,是個年輕的小哥哥。“你是做這方面工作的?”“不是,我搜的專業(yè)論文。”“做這樣決定的家長不多,難得!”
估計后兩句對話不是流程里的規(guī)定內容,是難得的“閑聊”,讓我印象深刻,也更堅定了我手術的信念。
雖然患兒和家屬很多,醫(yī)院手術安排很滿,但是一切都在計劃中進行。娃兒9點多鐘被抱進手術室,大概過了半個小時,醫(yī)生就拿了一坨粉紅色肉肉給我們看,這就是被切除的腺樣體,比想象中要大,隨即切下來的腺樣體就被送去做了病理檢查。
又過了大概20分鐘,娃兒被推出來,因為還處于麻醉狀態(tài),她一動不動地仰躺在手術床上。我的心一下子就揪了起來,這一刻和她剛從新生兒病房出來時太像了,不哭不鬧,安靜地讓人心疼。
麻醉蘇醒過程中,我全力以赴地與這磨人的小妖精斗智斗勇,和她口頭簽訂無數個不平等協(xié)定。娃兒她爸爸除了偶爾跑腿外,大部分時間更像個穩(wěn)如泰山的“擺設”,但也正是這個“擺設”,比無數個熱心親戚鞍前馬后的幫忙更能讓我安心。
2個小時后,我們一家三口手牽手愉快地回家啦,一顆藥都沒吃。
網上有專業(yè)信息
也有危言聳聽的謠言
在這之后,我無數次感慨,兒子手術那時候就住了一天院,吃了三天抗生素,身體恢復能力夠強的了。結果,妹妹是門診倆小時就搞定,完勝哥哥。
之前在網絡上聽過一些危言聳聽的言論:“做了腺樣體手術,會后悔一輩子,這都是不負責任的家長干的!”“圖一時痛快,坑了孩子一輩子”“手術后孩子會免疫力下降、體質差,這都是你造成的”等等。但這些說法在我的倆娃這里是不成立的,娃兒們手術后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
相信科學,粉碎網絡謠言,從我做起。

妹妹丨作者供圖

妹妹丨作者供圖
---醫(yī)生點評---
過去,人們對“腺樣體肥大”這個疾病名稱比較陌生,很多家長在孩子出現睡眠打鼾、張口呼吸、鼻塞等癥狀時意識不到問題,以為是普通的感冒鼻塞,以致孩子長出腺樣體面容(面部扁長、上唇短、牙齒排列不齊等),成年后很難進一步修正,悔之晚矣。
隨著網絡的普及,人們可以從網上了解到越來越多的相關信息,使腺樣體肥大不再是生僻的醫(yī)學術語了。
腺樣體位于鼻咽與咽后壁交界處,是淋巴系統(tǒng)的一部分,具有免疫功能,也是人體的一道重要屏障。

腺樣體肥大及腺樣體面容丨騰訊醫(yī)典
正常情況下,腺樣體2歲開始發(fā)育,10歲之后逐漸萎縮。目前的研究普遍認為,反復的慢性炎癥刺激可導致腺樣體過度增大,在6歲左右達到最大,并引起相應的病理癥狀,稱為腺樣體肥大。
腺樣體肥大是兒童耳鼻喉科常見病,可導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可表現為打鼾及憋醒)、鼻塞、鼻竇炎、分泌性中耳炎、聽力下降、生長遲緩和顱面異常(腺樣體面容)等。如果發(fā)現孩子出現這些情況,需要到醫(yī)院檢查來明確診斷和嚴重程度。
本文作者的兒子說話鼻音重,導致聽起來“說話不清楚”,就是鼻塞引起的。肥大的腺樣體會導致鼻腔通氣變差,引發(fā)鼻竇炎,分泌物淤積,加重鼻塞。
文中的寶寶還有聽力下降,這是因為咽鼓管咽口被肥大的腺樣體堵塞,以及鼻竇炎刺激作用,導致咽鼓管功能障礙,進而引發(fā)分泌性中耳炎或急性中耳炎,孩子會出現耳悶、耳鳴等不適,并影響聽力。因此兒童檢查腺樣體肥大同時會進行聽力相關檢查。
除此之外,腺樣體肥大常常伴隨扁桃體肥大,它們同屬于淋巴系統(tǒng)的一部分,所以現在也有一個常見的診斷,叫做扁桃體伴腺樣體肥大。孩子因為相關癥狀來就診時,通常會檢查這兩部分。
若腺樣體肥大,堵塞鼻咽部不到1/2時,醫(yī)生通常會建議先保守治療,比如噴鼻以及口服用藥觀察,若用藥幾個月,病情仍不緩解,則建議手術治療。若腺樣體堵塞達2/3以上,一般建議直接手術切除腺樣體。
同時伴有扁桃體肥大II度及以上時,如果患兒睡眠打鼾較嚴重,無論是否經常發(fā)炎,一般都建議手術切除;也可以暫時留下扁桃體,日后影響生活時再考慮二次切除。文中的兩位寶寶在沒有切除扁桃體的情況下也都取得了較好的手術結果,可能是扁桃體肥大不嚴重的緣故。
腺樣體切除術難度不大,通常在鼻內鏡下進行,若僅切除腺樣體,則術后恢復快,出血風險相對小,對癥治療幾天、注意軟質飲食即可;若同時切除扁桃體,則術后出血風險相對較大,需要注意避免劇烈咳嗽以及初期流質軟食。比如文中隔壁床小男孩將腺樣體和扁桃體一起切除后出血較多,而作者的寶寶則要輕一些。
作者在就診過程中積極尋找相關資料了解孩子病情,以及在孩子診療過程中,始終積極面對疾病的態(tài)度,值得各位家長借鑒。
10歲以前是兒童成長發(fā)育的重要時期,需要家長有細致的觀察力,關注孩子一舉一動的變化,盡可能把疾病隱患扼殺在搖籃里,保護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個人經歷分享不構成診療建議,不能取代醫(yī)生對特定患者的個體化判斷,如有就診需要請前往正規(guī)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