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首家相互保險社——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下簡稱“眾惠相互”)成立百日之際,其向業(yè)界交出了一份1.0版本答卷。
在5月24日舉行的媒體溝通會上,眾惠相互闡述了其為小微企業(yè)提供多層次保險保障服務的定位和理念,以及如何聯合產業(yè)鏈上核心企業(yè)、核心平臺上的同質群體,為其發(fā)起能解決其痛點的相互保險計劃。
“依托專業(yè)化程度較高的產業(yè)鏈基礎,可以快速獲取批量同質群體,并且對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三流’有更深入的掌握,風險更加可控,相互保險的起步難度相對低一些”,眾惠相互戰(zhàn)略副總裁湯寧表示,這是首次試水的兩個相互保險項目的背景,這一理念在籌備期即開始醞釀,也是和會員中存在相當一部分產業(yè)鏈企業(yè)密不可分。
開業(yè)三個月來,眾惠相互積極地與物流、醫(yī)療、電商、物聯網等十多個行業(yè)的50多家核心企業(yè)、核心平臺展開密切接觸,在分析其“三流”的基礎上,登門交流、發(fā)現痛點、共同發(fā)起相互保險計劃。
據了解,眾惠相互試水的兩項相互保險計劃均面對特定產業(yè)鏈群體。其中,聯合跨境電商服務平臺踏浪者國際(下簡稱“踏浪者”)發(fā)起“小微企業(yè)及個體經營者融資保證相互保險計劃”,解決其產業(yè)鏈中上游供貨商的融資難、融資貴痛點;聯合車聯網平臺中交興路發(fā)起“車旺大卡司機意外傷害相互保險計劃”,填補該產業(yè)鏈中貨車司機缺乏保障的空白和短板。這兩項相互保險計劃均為國內首例。
資金流中的融資短板
踏浪者是一家快時尚跨境電商平臺,經營模式為從供貨商采購產品,然后在自有電商平臺上對海外進行銷售。
踏浪者上游有約1000家供貨商,由于跨境貿易發(fā)貨、物流、交割的時間較長,往往在1-3個月不等,因此,超過一成以上企業(yè)都有短期資金周轉需求,融資額度約為每單10-20萬元,單筆融資時長約為1-3個月。
“這是一批難以在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獲取融資支持的群體”,踏浪者高級副總裁李亞偉表示,從平臺數據可以清楚的看到,這部分供貨商均為真實企業(yè)、運營健康,與踏浪者有著長期持續(xù)的業(yè)務往來。“他們是支持跨境電商高速發(fā)展的堅實基礎之一,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李亞偉坦言,在銀行等傳統(tǒng)金融金融機構眼里,做這種小而散的貸款實在不劃算。在這種情況下,部分供貨商曾經試圖從網貸平臺甚至是民間渠道融資,但最少15%的年化利率已經超出他們正常的承受范圍。”
據了解,踏浪者上游供貨商的利潤率在8%左右,資金一年周轉次數為4-6次。高于15%的資金成本對他們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當前小微企業(yè)融資難、融資貴的核心痛點是,小微企業(yè)被整體定義為高風險群體,以及缺少針對小微企業(yè)的標準化風險評估工具,導致小微企業(yè)即便資產優(yōu)質也無法有效獲得融資服務”,湯寧指出,相互保險C2B、透明化、降低逆選擇等模式優(yōu)勢可能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新途徑。
具體而言,眾惠相互在踏浪者1000家供貨商中選出100家有融資需求的供貨商,然后通過踏浪者平臺分析這100家供貨商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信息。在此基礎上,引入第三方征信,對這些數據信息做相互驗證,最后從中篩選出50家作為相互保險的“運營對象”,眾惠相互基于供貨商在平臺上的應收賬款提供保證保險,供貨商可憑借這份保險從金融機構獲得較低利率的貸款,用于經營周轉。
“通過以上方式,供貨商在區(qū)域及業(yè)務上形成兩種交叉滲透的圈子,從相互的模式上降低了逆選擇的風險,從而降低整體的運營成本,簡化運營環(huán)節(jié),提升服務體驗。”寧湯對眾惠相互未來發(fā)展展望時表示,會考慮將這個產業(yè)鏈上更多的相關方連接進來,例如供貨商的上游——原材料制造商,以及踏浪者的下游,形成更大的圈子,運營整個產業(yè)鏈的相互保險業(yè)務,相互的特色及優(yōu)勢將會有更充分的體現。
物流中的保障空白
中交興路是一家專注于商用車車聯網領域運營和服務的企業(yè)。車旺大卡App是其旗下一款專注貨運行業(yè)人群的移動互聯網產品。目前,App上聚集了200余萬貨主、車主、司機、第三方物流企業(yè)及親朋好友。
車旺大卡曾試圖為貨車司機群體尋找適宜的生命意外保險產品,但走訪下來發(fā)現,市面上的產品要么保費高的驚人,司機大多不愿為此買單;要么不為該群體提供相應的保障服務。
“數據統(tǒng)計,64%的貨車司機沒有任何商業(yè)保險,而貨車車輛84%都有商業(yè)保險。人都比不上車,這個現狀讓人心酸了。貨車司機生命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一旦出事故就是一個家庭的災難。” 中交興路副總裁李藝對貨車司機群體的保障狀況感嘆良多,貨車司機的平均工資一直不高,2016年全國貨車司機平均收入僅6000元,比快遞小哥、外賣小哥掙得都少,可以說,貨車司機是一個既高危,又對保障價格高度敏感的群體。
針對貨車司機風險高、保費高、收入低“兩高一低”的現狀,眾惠相互和中交興路經過持續(xù)溝通、設計,聯合貨車司機發(fā)起“車旺大卡司機意外相互保險計劃”,參與人群為車旺大卡的貨車司機會員,保費由車旺大卡平臺和貨車司機會員共同出資,貨車司機只需出資幾十元即可獲得一份保期一年的高性價比意外保險。在計劃期間,貨車司機因駕駛貨車發(fā)生意外傷害事故而導致身故或者殘疾的,都可以按照相互保險計劃規(guī)則領取相應的保障金,一起抵御人生中低頻但難以承受的意外風險。
眾惠相互按照相互模式設計分級承保、分級賠付的機制,出險后先賠付貨車司機會員繳納的部分,這部分賠完后,再賠付車旺大卡平臺出資部分,這兩部門資金均賠完的情況下,由眾惠相互提供剛性賠付。
湯寧表示,“車旺大卡司機意外傷害相互保險計劃”可以說是眾惠相互保險的1.0版本,它集中體現了相互保險的三大優(yōu)勢:
第一是性價比高。傳統(tǒng)意外險產品在銷售過程中,渠道費、銷售傭金往往占到保費的40%以上。相互保險的模式是先找到一個群體或圈子,以解決這個群體需求為出發(fā)點,沒有了中間環(huán)節(jié),讓用戶的保費得以大幅下降,性價比大幅提升。
其次是機制靈活。用戶繳納保費的方式,可以是按年一次性繳納,也可以是按季度繳納,自由進入、自由退出。為了讓貨車司機更好地體驗相互保險新模式,可以免費體驗一個季度。
而最能體現相互保險特色的是結余分配。當計劃一年期結束后,根據賠付情況,再除去眾惠相互提取的管理費,如果貨車司機繳納的部分,尚有結余,根據協(xié)議約定,可進行分配。如果司機繳納部分已賠付完,平臺繳納部分尚有結余,則將結余部分返回平臺。不同季度進入的貨車司機,在分享節(jié)余時,乘以相應的比例系數。
“這個相互保險項目內測上線后,目前已有1000多名貨車司機加入計劃,接下來將有數萬名貨車司機陸續(xù)加入,成為眾惠相互的會員,享受相應的意外事故風險保障”,李藝表示,選擇和眾惠相互合作,看中的就是眾惠相互是由保監(jiān)會批準的持牌機構,眾惠相互的專業(yè)性以及最終剛性賠付的保障,讓他感到很安心。
相互保險模式在國際上有數百年的歷史,在農業(yè)、漁業(yè)、航運業(yè)等方面都有著非常成熟的實踐。但在中國市場,相互保險還是一個相對新鮮的概念,需要漸進式的培育。眾惠相互的相互保險1.0計劃的推出,有望檢驗該模式在國內市場的適應性,并涌現出中國特色的相互保險模式。